
今年是广东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十周年,中山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创新实践备受关注。11月7日,广东广播电视台《人大代表》栏目组将镜头对准中山火炬高新区,从法治广场的扫码建言到餐饮店里的民意畅谈点金网,捕捉立法民意征集的鲜活场景,解锁中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密码。
近年来,中山市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创新机制、多元渠道和效能提升,让群众声音跨越“最后一公里”直达立法机关,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书写出独具中山特色的民主实践篇章。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接受采访。罗宇峰 摄
机制筑基:“1+7+N”织密民意征集网
“自从有了立法‘二维码’,随时随地都能提建议,没想到我们普通人的想法也能被立法机关重视。”在火炬高新区得能湖公园法治广场,正在参与《中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定》(草案)意见征集的街坊李女士,指尖轻点手机便提交了关于小区公共设施维护的建议。市民们围坐交流、扫码建言的场景,正是中山基层立法联系点“线上+线下”联动征集民意的生动写照。
火炬高新区得能湖公园莲花议事亭开展《中山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定》(草案)意见征集活动。记者 余兆宇 摄
2024年7月,火炬高新区被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后,以“六个一”为抓手,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中山港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林子平介绍:“我们创新推行“八步工作法”,从法律法规草案收文、方案制定到意见上报、资料归档,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
线下阵地热闹,线上渠道通畅,背后是火炬高新区立法联系点“1+7+N”信息收集网络的强力支撑:“1”个核心团队统筹协调,“7”个重点领域专项小组精准发力,“N”指辖区内55处代表性单位(含企业、社区、学校、行业协会等)联动响应,再加上与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的共建融合,形成了专业力量与基层民意互补的征集格局。
此外,火炬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还有许多创新举措共同为基层立法“筑基”。例如,该联系点还通过发布《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倡议书》,号召市人大代表、镇街人大代表带头参与,同步组建涵盖各镇街、各重点领域的“信息员+联络员+志愿者”三支队伍,延伸民意收集触角。最终形成“人大主导、政府联动、专家献策、群众发声”的多元协同机制,推动立法意见征集从“单一主体参与”向“多元力量协同”拓展。
民意落地:从 “厨房建议” 到立法条文
“发掘核心特色,打造品牌故事,做好中山特色菜名录”,这一来自餐饮行业的建议,被正式写入《中山市中山特色菜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提出这条建议的詹美栋,是中山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餐饮食品行业工作委员会火炬分会副会长,也是深耕酒店餐饮行业30年的资深从业者。
火炬高新区一酒楼的管理人员检查厨房环境是否合符卫生标准。记者 余兆宇 摄
“中山有石岐乳鸽、东升脆肉鲩、沙溪扣肉等众多特色菜,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还不够,很多人知道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却不了解中山美食。”詹美栋坦言,作为侨乡,中山的饮食文化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回忆,却面临传承与推广的困境。在火炬高新区立法联系点组织的意见征集活动中,他不仅提出建立特色菜名录的建议,还详细梳理了代表性菜品的工艺特点,建议将菜品与中山侨乡文化、地理标志相结合,设计“味觉中山”IP形象,通过文旅融合推动中山特色菜走向全国。
让詹美栋备受鼓舞的是,他的建议被立法机关全面采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联合文旅部门,制定中山特色菜名录,策划“味觉香山”美食旅游线路,推动石岐乳鸽、小榄炸鱼球等特色菜品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接下来我会继续征求一线员工和顾客的意见,把更多接地气的建议反馈给立法机关,让中山首个‘中国粤菜名城’的招牌更亮。”詹美栋说。
像詹美栋这样的民意代言人还有很多。2024年以来,火炬高新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累计开展立法调研、意见座谈会等活动30场;在《中山市中山特色菜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意见征集中,博凯社区联系点(属火炬高新区联系点体系)单场征集有效建议42条;2025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联系点吸引超800人次参与立法相关活动(含企业代表、居民群众、行业专家等),充分体现了激发基层活力对扩大立法参与广度的关键作用。
效能升级: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共进”
2024年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下,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先后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同步开展“创先争优提升效能”活动、基层立法联系点效能“深化拓展年”行动,实现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有阵地、有机制、有队伍、有成效。
截至目前,我市建有1个省级立法联系点(小榄镇立法联系点)及人民医院、市律师协会2个省级联络单位,同步设立16个市级立法联系点,形成覆盖镇街、部门、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的多元化立法民意收集网络。
“我市通过‘一法一码’‘一点一码’的创新举措,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征求意见,2024年以来已收集各类意见300多条,采纳率超过50%。”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介绍,当前,我市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热烈氛围,小榄、火炬高新区等及时总结经验争创典型,火炬高新区主动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接联动,探索协同立法服务湾区法治建设,切实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立法意见征询平台、基层治理助力平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平台。
为了让民意征集更具针对性,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纷纷创新实践。石岐街道实行“征集意见范围全覆盖、拓宽听取民意途径、代表监督与立法宣传及执法检查三结合”的工作模式;三乡镇构建多元联系工作平台,拓宽立法项目建议征集渠道;坦洲强化组织领导,发挥代表联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民众街道组织人员赴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取经,学习先进工作经验。通过座谈会、上门走访、问卷调查、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基层立法联系点让群众从立法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让法律法规更贴合实际需求。
从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到优化人居环境,从海绵城市建设到流域协同保护,从物业管理到特色产业发展,中山基层立法联系点正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我们要让基层群众的声音能够抵达省人大常委会,直达全国立法机关,为高质量立法贡献中山基层的力量。”冯镜华表示,还要继续加大这个方面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广东南沙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交流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同提供基层实践支撑。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来源:中山+点金网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